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美国全力救助硅谷银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资料图】
美国全力救助硅谷银行确有“稳金融”的考虑,但理由难言充分。首先,硅谷银行并非一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其次,本轮危机中,受波及的美国银行机构数量和规模较为有限。再者,只为特定银行“开绿灯”在政策逻辑上也难以自洽。美国全力救助硅谷银行,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保”全球科技竞争力。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对美国科技霸权最大的挑战毫无疑问正是中国。面对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快速追赶势头,美国将中国定义为“唯一既有意图,也越来越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围绕5G、6G、人工智能、量子、半导体、清洁能源等战略领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尖端技术和先进制造能力发展、阻断科技交流和经贸联系的遏制做法。因此,拜登政府和美国监管部门不顾助长道德风险等行政干预后遗症,对硅谷银行进行强力救助,也就不难理解了。中美科技金融体系未来都面临重构。首先,科技企业存放资金和获得风险贷款的渠道将更加多元化。其次,依赖科技银行提供资金和业务支持的传统风投机构将不再是风险投资市场的绝对主力。最后,随着美国对于对中国科技竞争高度重视,来自美国国会和政府部门,包括商务部、国防部、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实验室、国家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官方资金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扶持。对于中国而言,面对全球变局和外部科技竞争,也应注意借鉴美国在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积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类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模式,共同助力科技创新。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二是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三是探索设立政策性银行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四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五是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美国全力救助硅谷银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美国全力救助硅谷银行确有“稳金融”的考虑,但理由难言充分。首先,硅谷银行并非一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其次,本轮危机中,受波及的美国银行机构数量和规模较为有限。再者,只为特定银行“开绿灯”在政策逻辑上也难以自洽。美国全力救助硅谷银行,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保”全球科技竞争力。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对美国科技霸权最大的挑战毫无疑问正是中国。面对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快速追赶势头,美国将中国定义为“唯一既有意图,也越来越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围绕5G、6G、人工智能、量子、半导体、清洁能源等战略领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尖端技术和先进制造能力发展、阻断科技交流和经贸联系的遏制做法。因此,拜登政府和美国监管部门不顾助长道德风险等行政干预后遗症,对硅谷银行进行强力救助,也就不难理解了。中美科技金融体系未来都面临重构。首先,科技企业存放资金和获得风险贷款的渠道将更加多元化。其次,依赖科技银行提供资金和业务支持的传统风投机构将不再是风险投资市场的绝对主力。最后,随着美国对于对中国科技竞争高度重视,来自美国国会和政府部门,包括商务部、国防部、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实验室、国家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官方资金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扶持。对于中国而言,面对全球变局和外部科技竞争,也应注意借鉴美国在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积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类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模式,共同助力科技创新。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二是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三是探索设立政策性银行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四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五是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本轮国际银行业动荡:演进、前景及对我国的影响
硅谷银行破产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美联储从2022年3月起开启新一轮加息缩表周期,美国长期利率快速攀升,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出现巨大的账面损失。硅谷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在于特定冲击造成储户大量提取存款,导致该行不得不出售所投资债券来进行应对。一旦硅谷银行开始出售债券,它就不得不披露这些债券发生的账面损失,由此引发储户的恐慌情绪,最终造成恐慌性挤兑。一方面,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不仅仅是孤立案例,它暴露出美国若干中小商业银行的共同隐患,也即均存在典型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且资产方大量投资于美国各类高等级信用债券。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硅谷银行在美国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企业融资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听任硅谷银行破产倒闭,可能对美国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企业发展造成巨大打击。本轮全球银行业动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在国内高通胀倒逼之下,美联储快速加息缩表推高了美国国内长期利率与美元汇率,导致各类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从而给持有上述资产的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账面损失。本轮全球银行业动荡的深层次原因之二,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部分商业银行的监管并未得到实质性强化,或者先收紧之后又明显放松,导致这些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控制方面存在明显隐患。本轮欧美银行业动荡是刚刚开始还是行将结束?第一,作为本轮银行业动荡的源头,美联储很可能会继续加息,即使停止加息,美联储也不会很快降息。第二,美欧央行本轮加息给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造成的潜在损失,并未充分暴露出来。第三,目前全球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愈发明显,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金融动荡可能与经济衰退、地缘冲突相互交织、相互强化,而最终实体经济与国际局势的恶化又会反过来冲击金融市场信心。迄今为止,本轮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冲击较为有限,但以下几方面的风险值得关注:首先,在2022年,随着美联储开启新的加息缩表周期,中国经济经历了短期资本大规模外流、资产价格显著下跌与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的考验。其次,美国国债与MBS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既给欧美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账面损失,也会给我国重仓持有上述资产的机构造成规模较大的账面亏损。再次,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对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中国科创企业产生了一定冲击。此外,另一种值得一提的风险是,受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影响,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大对国内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模式与体系的监管,这可能显著提高国内科创企业的融资成本并影响其成长空间。第四,美国中小银行连续爆发危机,也可能通过信心渠道导致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更加关注,甚至引发做空或者挤提行为。最后,如前所述,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下一步,很可能是特定全球保险巨头被卷入危机。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通往经济复苏之路
疫后制造业率先修复、景气持续高位,内需支撑特征明显。3月,制造业PMI录得51.9%、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51.6%,尽管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仍处于近两年来次高水平;其中,产需均处于景气扩张区间,新订单仅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生产的2.1个百分点和新出口订单的2个百分点,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双双下降,企业持续增加采购、采购量指数录得53.5%、连续2个月处于27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伴随场景恢复,服务业加快修复,需求增长强劲。3月,服务业PMI录得56.9%、连续3个月回升,其中零售、铁路运输、航空、租赁商务等PMI高于60%;场景恢复带来的居民出行、企业商务活动均明显改善,进而带动服务业需求的加快增长,3月服务业新订单较上月提升3.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高于2月的2.9个百分点。PMI透露的经济复苏线三大线索,场景恢复、稳增长“加力”和中游装备制造。主要行业来看,与场景紧密相关的服务业、消费品行业PMI连续3个月回升,政策靠前发力带动的建筑业及黑色、非金属建材等景气改善;装备制造业PMI高于制造业总体1.1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等位于60%以上高景气区间。继续强调,经济可以更加“乐观”些,内需增长为主,核心驱动包括: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带来的制造业投资强劲,稳增长“加力”带来的基建投资韧性,疫后修复带来的消费增长等。
李迅雷(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流动才能创造价值
记得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负增长,内需也比较弱,我国为此推出了两年四万亿的基建投资来刺激经济。进入的2023年,中国经济又面临外需走弱导致的出口负增长,以及内需不足、房地产走弱等负面影响,我认为,应该从扩大流动性的角度采取相对对策,让经济活起来。扩大货币流动性的作用有限:当今我们面临的,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现金流偏紧,地方政府、房地产等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压力大,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资产荒”,即虽有钱但缺可以配置的资产,货币空转的现象十分明显。不仅通胀率低,而且房地产和金融资产都出现了总体估值水平下移的现象。美国之所以在这轮疫情中出现持续高通胀,是因为除了它们采取与次贷危机时相同的量宽货币政策外,还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财政政策,即政府部门大幅加杠杆,给居民部门巨额补贴。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没有发生通胀的原因。因此,单纯的宽松货币政策,未必会导致高通胀。从我国的近年的信用扩张情况看,虽然货币宽松的局面没有变化,但信用总扩张指数的反弹力度较小,在2020年的9月基本见顶,2022年再度显著回落,与房地产投资的下行有关,即银行的表外信用扩张出现了大幅回落。过去,出口和投资是保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两大法宝,出口有人口红利优势,投资有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优势,如今这两大优势都已经慢慢耗尽,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能够发挥出来。因此,我国今后需要把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曲线上移,以缩小收入差距,同时又可以提高对GDP的贡献,因为消费的主力是中低收入阶层。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制造业将过剩、人口流减弱:需要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大政府部门收入向居民部门中的中低收入群体转移规模,是有助于提升流动性的。数字流加速:中国不要错过AI革命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速机会。
徐高(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硅谷银行冲击的实体余波
硅谷银行倒闭带来的金融冲击虽然正在平息,事件在实体经济中造成的余波却才刚刚展开。以硅谷银行倒闭为标志,美国此轮货币紧缩将进入第二个阶段,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逐步转向实体经济的融资紧缩。2022年,随着美联储的加息缩表,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紧缩现象,各类金融资产价格都处在反常状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终究要向实体经济传导。硅谷银行倒闭无疑会加速这一传导过程。在实体经济融资紧缩的过程中,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值得关注。随着硅谷银行倒闭令实体经济融资紧缩加剧,美国经济景气预计还会进一步下滑,美国长期利率应该会逐步下行。美国经济景气的下滑将给我国出口带来压力,而美国长期利率走低则会带动美元走弱,从而减轻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当硅谷银行倒闭在美国实体经济掀起余波的时候,我国更需要通过刺激国内需求来站稳脚跟。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特征事实、风险演变与潜在影响
作为资管行业首个统一监管政策,资管新规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特征事实分析,本文对资管新规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资管新规颁布后,中国影子银行的扩张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所降低。但由于资管新规没有彻底打通融资渠道,加之利率市场化程度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以及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原因,影子银行风险并没有被彻底化解,而是存在风险演变。这些新的风险点可能会推高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资管新规虽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但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局限于只“堵”不“疏”,未来还需要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加以配合。
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今年交易的难点
隔夜,美国制造业PMI下降到46.3,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最低,并低于市场预期。今年美股交易的难点在于,以前定价一直有效的美债市场开始失效。在这样的美债市场里,价格信号失灵就不令人意外了。这种美债价格的扭曲,可以从美国的实际利率持续为负数(虽然近来有所改善),继续地惩罚经济里进行储蓄的人。想象一下,如果宏观经济里,投资等于储蓄,那么在一个储蓄缺失的经济里,投资的资本将来自于何处?总不能总是依靠外国居民吧。当然,美联储并非是唯一的滥用其货币政策的西方央行。日本央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它的控制收益率曲线的政策在今年也开始失效了。十年美债是全球资产价格定价的锚。它就像一个飞行仪表盘,告诉飞行员,市场的航线。想象一下,现在市场失去了这个仪表盘,在黑暗中蒙着眼睛飞,跟着感觉走。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如果美股调整,A股能否独善其身?
简单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时期,A股与美股在市场波动较低时相对独立。但是,当市场遭遇重大冲击和VIX(美股恐慌指数)飙升时,两者相关性显著上升。具体表现为美股大跌后A股跟跌。此外,由于中国香港的特殊地位和固定汇率机制,港股与美股和A股的相关性均较高,交叉计算后的相关性要显著大于A股与美股单独计算结果。美股调整可能通过资本流动(资产配置再平衡)、货币政策、经济基本面和恐慌情绪四种渠道影响A股。随着外资持续流入,外资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当外资大幅放缓流入或者流出时,内资“迷信”外资掌握更多信息。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联储紧缩引发全球金融收缩,A股尚未成功在中国央行逆势宽松下独树一帜,尤其是在中国深度融入金融经贸全球化的今天。尤为关键的是,恐慌情绪易于传染。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避险是本能行为,不仅发生在A股,也发生在欧洲和日本等主要股票市场。当单月VIX大涨50%或者陆股通净流出时,A股基本上会收跌。但是,VIX是经济金融危机的“副产品”,高度不可预测。2023年美股下跌分两种情形,一是阶段性技术调整,呈现“N”型走势。关键是底部出现时点。参考2020年政策底、经济底和市场底经验,美股不确定性越早落地,A股越有机会凭借国内经济复苏领先优势走出独立行情。二是美股陷入“熊市”危机,连续两年明显收跌。美股历史上出现四次连续两年以上收跌,无一不是撞上了严重的经济事件。概率虽低,但是A股遇上后难言独立行情。2023年海外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市场参与者保持适度谨慎和灵活性,做好预案。
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两个PMI,两种复苏
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似乎低于市场预期。众所周知,这一指标侧重于中国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显然,中小企业仍在努力寻找复苏支点,而国有企业已政策支持下开始复苏。或者说,当下的复苏依然是局部性的。上周,官方服务业PMI大幅上涨。这种超预期的数据也可能反而增加了今天市场对财新PMI的预期。但请注意,服务业PMI是由建筑和施工活动驱动的,而不是真正的服务业复苏。这与银行体系存款持续上升和零售不疾不徐的增长是一致的。房地产销售正在改善,但土地购买表明民营开发商仍然谨慎。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再议核心CPI上行风险
自上而下研判:因总需求抬升高度有限、劳动力供给弹性较强、信用周期走势偏弱,核心CPI中枢抬升的幅度可控。首先,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短期很难扭转,如无大规模刺激政策,预计2023年国内消费内生恢复高度有限,对核心CPI的推升力度不强。而后,社融增速2022年上半年震荡上行,但时间较短、斜率偏弱,信用周期对核心CPI牵引力不强。最后,疫情对我国劳动力的冲击小于美欧,我国失业率仍处历史偏高水平,就业市场整体“供大于需”。据人社部估算,2023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劳动力1662万人,续创历史新高。自下而上分析:我国核心CPI包括三个部分:1)居住服务(占三成以上):房地产周期的影响较为关键。展望2023年,持续低利率下商品房销售的修复、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回温、疫情后改善性租房的需求释放,均可能推动房租上行。若商品房销售改善不及预期,背后可能的原因是更多人倾向于“租而不买”,也可能对房租价格形成推升。2023年房租及居住服务CPI将趋于上行,但其斜率还不确定。2)非居住服务业(约占两成):接触性服务业疫后存在涨价压力。受政策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占到半数,包括教育、医疗、通信、邮递服务等,涨价风险相对可控;另一半是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接触性服务业,需求恢复、供给主体出清,阶段性供需错配下或有涨价风险。3)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占近五成):原材料成本压力缓和。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的走势与生活资料PPI的关系密切。展望2023年,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价格继续稳定运行的基础在于,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较为充足,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成本压力趋缓。预计2023年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增速中枢持平于过去三年的均值水平。定量测算2023年我国核心CPI:1)中性情形下,预计2023年核心CPI同比增速中枢为1.2%(较2022年提升0.36个百分点),年末高点约1.7%。2)涨价较快的情形下,预计2023年核心CPI同比增速中枢接近1.4%(较2022年提升0.52个百分点),四季度突破“2%”,年末高点约2.1%。3)涨价较慢的情形下,预计2023年核心CPI同比增速中枢升至1%(较2022年提升0.14个百分点),年末高点约1.4%。节奏上,下半年核心CPI上冲高度值得警惕,因基数走低,需求回暖可能滞后助推新涨价。对于货币政策而言,上半年核心通胀压力暂且不大,若国内需求的恢复势头不及预期,仍有必要“精准”发力,支持内需回稳;如若海外经济的韧性和通胀的顽固性较强,或内需恢复势头较好,货币政策总量操作或趋谨慎。
一周新闻热点20230403-0409
房地产新闻一览
合肥部分区域放开限购4月4日,据合肥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合肥购房政策调整,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在庐阳区大杨镇、三十岗乡,蜀山区小庙镇,包河区淝河镇、大圩镇购买住房不限购。限购资格查询时,上述非限购区域住房不计入家庭住房套数。第二,刚需资格认定调整为“登记购房之日前3年内拥有市区累计缴纳2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追溯补缴不予认可)”。刚需购房人其他资格认定条件保持不变。第三,有60岁及以上成员的本市区户籍居民家庭,可购买第3套住房。有未成年子女的二孩及以上多子女本市区户籍居民家庭,可购买第3套住房。第四,对持有安徽省居住证(或电子居住证、安徽省居住证确认单)且居住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在我市限购区域购买1套住房。(央广网)
国家税务总局:房地产业1-2月份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3% 国新办于4月6日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向好。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潜力较快释放,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较去年全年分别加快22.7个、17.6个和6.5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商品零售平稳较快恢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较去年全年加快了3.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住房消费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业1-2月份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3%,较去年全年加快19.5个百分点;3月份增速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17.9%。(中国网财经)
郑州住房公积金调整政策:支持租房提取和刚需购房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关于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和购房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承租本市公租房、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或其他租赁住房的,年度内可通过“郑好办”线上平台或线下多次提取住房公积金,单缴存家庭年提取金额为18,000元,双缴存家庭年提取金额为36,000元。针对刚性住房需求,购买家庭首套住房、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夫妻双方均满足贷款条件的,最高贷款金额为100万元;仅购房人满足贷款条件、家庭第二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最高贷款金额为80万元。(每日经济新闻)
河南焦作:公积金贷款购房单笔最高额度调至60万元4月7日,据微信公众号“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消息,河南省焦作市对住房公积金有关使用政策进行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方面,一是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和贷款比例,购买自住住房的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夫妻双方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可贷额度由现行的单笔不超过55万元调整为单笔不超过60万元;单方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可贷比例由现行的单笔不超过总房价的60%提高为不超总房价的70%,同时单笔贷款额度不超过40万元。(澎湃新闻)
截至2022年末17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增长逾七成截至4月5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有17家披露了备受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关注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相关数据。上述17家银行2022年末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合计达2564亿元,同比增长72%。专家表示,考虑到在政策引导、支持下,房地产业风险出清后将迎来更为健康的发展模式,预计2023年房地产业整体形势将优于去年,贷款不良率也会有所下滑。(中国经济网)
四川宜宾: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可达90万元 放宽提取时间4月4日,四川省宜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的通知》》提到,调整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贷款申请人为单身缴存职工或夫妻双方只有一方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由40万元调整至50万元;贷款申请人夫妻双方均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由60万元调整至70万元。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在宜宾市购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额度增加10万元;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三孩、符合宜宾市高端人才政策的缴存职工家庭在宜宾市购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额度增加20万元。放宽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使用时间,职工购买自住住房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时间由取得购房证明材料之日起12个月内调整为24个月内。(每日经济新闻)
河南新乡: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升至65万元 4月3日,河南省新乡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新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提取、贷款业务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2023年4月1日起执行。《通知》明确,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将“已婚缴存职工家庭,每月最高可提取住房公积金额度由原来的1200元调整为1600元;单身缴存职工仍为每月1000元”。同时,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贷款额度,将“夫妻双方按时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额度由55万元调整为65万元;单方按时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额度由40万元调整为45万元”。(中证网)
基金新闻一览
券商去年揽入基金分仓佣金近189亿元全面注册制下,券商研究业务正在经历重塑,基金分仓佣金收入情况备受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2022年,券商基金分仓佣金总收入达188.72亿元,同比下降15.2%。前三十名券商的基金分仓佣金收入合计达163.81亿元,占比高达87%,集中度持续提升。(证券日报)
上海:支持外资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财务公司等率先落户在4月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聚焦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提出四方面20条措施。《若干措施》指出,支持外资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养老金管理、理财、财务公司率先落户上海。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开展沿海捎带业务试点。积极争取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率先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探索扩大开放措施等。(证券时报)
机构:私募备案环比去年四季度增长4.34% 今年一季度市场整体上涨,私募备案新产品的热情也随之提升。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一季度私募证券类投资基金共计备案6758只,环比去年四季度增长4.34%。其中,今年3月份共计备案2698只,环比2月份增长48.81%。与备案热情同步提升的还有百亿级私募的股票仓位。从仓位数据来看,百亿级私募的股票仓位已经连续两周上涨。截至3月24日,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6.02%,环比前一周上涨0.68%。(中证网)
世界黄金协会:3月全球黄金ETF净流入约合19亿美元 为10个月以来首次净流入世界黄金协会表示,在近期银行业危机的驱使下,较低的债券收益率、较弱的美元走势和市场避险买盘将3月金价拉高了9%。这是3月份全球实物黄金ETF实现净流入的关键因素,因为3月12日硅谷银行倒闭后,投资者大量涌向黄金市场。在欧洲基金的主导下,3月份全球黄金ETF实现了约合19亿美元(+32吨,+0.9%)的净流入,扭转了9个月的连跌趋势。(智通财经网)
货币基金收益率重返2时代近日,素有“宝宝类”基金之称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2时代”,500余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超过2%。综合来看,一季度国内经济修复带动资金利率抬升,跨季资金价格大幅上行两大原因助力“宝宝类”基金重返“2时代”。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货币基金收益率将呈现“小步走”的态势,长期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中枢整体仍将缓步回落。(中证网)
银保监会:将全面开展非银机构数据治理工作银保监会组织召开政策通气会,解读近期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3个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要求非银机构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做到认好数、管好数、用好数、报好数。据悉,银保监会今年将全面开展非银机构数据治理工作,要求非银机构承担起数据治理的主体责任。一是充分认识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数据治理与公司治理、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数字化转型相结合。二是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管理、部门职责、协调机制、安全管控、系统保障、监督检查等方面。四是加强数据应用,实现数据驱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发挥数据资产价值。五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明确数据质量管理目标,建立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六是严格执行标准化监管数据填报规范和报送口径要求,形成高效、稳定的报送工作机制。(上证报)
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会议4月4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会议。会议强调,货币发行和现金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现金运行态势深刻变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更科学、更具弹性的现金供应体系,构建更均等、更普惠、更能满足群众现金使用需求的服务新格局,形成更高治理水平、更加市场化、更好激发新动能的货金保卫管理新模式,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攻坚能力,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会议要求,2023年人民银行货金保卫系统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货金保卫业务提质增效。全力做好现金供应保障,强化流通中现金服务管理,提高回笼人民币处理效率,持续做好反假防伪,优化纪念币发行管理,不断提高现金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安全保卫管理,全面提升综合防卫能力,切实保障发行库和发行基金押运安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应用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货金保卫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贝壳财经)
国常会: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澎湃新闻)
商务部:1-2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据商务部消息,1-2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9695.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7%;其中服务出口4123.3亿元,下降11.8%;进口5572.5亿元,增长14.7%;服务贸易逆差1449.2亿元。(新浪财经)
税务部门一季度组织税收收入超4.6万亿元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介绍了今年减税降费及一季度税收情况。今年以来,全国企业整体销售收入增速逐步回升。一季度,税务部门累计组织税收收入46756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良好开局。国家税务总局表示,今年以来,财税部门先后发布了两批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加上继续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超1.8万亿元。(央视财经)
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0 回落1.6个百分点在2月短暂扩张后,3月制造业景气度回落至临界点上,显示制造业状况稳定,修复势头放缓。4月3日公布的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0,较2月下降1.6个百分点,落在荣枯线上,显示制造业经济活动总体与上月持平,回暖势头放缓。(证券时报)
3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升至近32个月最高点 市场预期稳中向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3.4%,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至2020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稳中向好的特点进一步显现。各分项指数中,大宗商品供应指数升至2020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点,为104.6%,显示随着国内经济和制造业的复苏,市场需求持续回暖,生产企业对后市预期良好,生产热情高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增速有所加快。(中国新闻网)
国家发改委:国家加强铁矿石价格形势分析研判和期现货市场监管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财金司、证监会期货部组织部分期货公司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了解铁矿石期货交易情况,提醒企业全面客观看待市场形势。参会企业分析认为,一季度受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攀升至高位水平;后期全球铁矿石供应将逐步增加,加之国内废钢供应稳步提升,市场供需总体趋于宽松、价格下跌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下半年价格水平可能明显走低。参会企业表示,将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强化投资者风险教育,及时向客户提示市场风险。会议要求,期货公司要依法合规经营,在发布研究报告等过程中,全面准确客观分析铁矿石市场形势,不得故意渲染涨价氛围;要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理性交易。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铁矿石市场动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新华财经)
2023年清明节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清明节假期(4月5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2.7%;预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20亿元,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9.1%。清明节假日期间,全国共有14952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正常开放12635家,占A级景区总数的84.5%。(文旅中国)
上海发布新一轮24条招商引资“政策套餐” 运用1000亿元系列产业投资资金协助招商上海着近期制定了关于新时期强化投资促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了24条“政策套餐”。一是推行奖励新计划,对于新引进的高端产业优质项目推行落地即奖励,对重大招商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对引进总部项目购租房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补助;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展,对银行贷款项目给予每年补贴贷款利息的50%,设备融资租赁项目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支持。二是推广招商新模式,发挥金融机构集聚优势,整合运用总规模1000亿元的系列产业投资资金,推动银行、基金、证券等协助招商,畅通产业融资渠道,实现以投资招项目。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群优势,把握好“先进技术+上海生产+世界市场”的合作机遇,吸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实现科技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第一财经)
工商银行净利润总额领跑六大银行银行业是上市公司中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截至3日,主要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大部分已经披露。数据显示,去年各家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稳定,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普遍加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2022年净利润增速在3.49%到11.89%之间,其中邮储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最高,工商银行的净利润总额继续领跑六大银行。数据还显示,去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其中上市银行是投放主力。(央视财经)
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高于其他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当地时间4月4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亚洲发展展望》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消费、旅游和投资持续恢复,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将实现快速发展,而中国将成为助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报告预测,亚太地区经济体今年将增长4.8%,高于2022年4.2%的增长率;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高于其他亚洲发展中经济体4.6%的经济增长。(央视新闻客户端)
WTO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将放缓至1.7%当地时间4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新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1.7%。这一增幅低于2022年2.7%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长水平。世贸组织指出,2023年的全球贸易增长预计仍不理想,主要是受俄乌冲突、高通胀、紧缩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这份报告中,世贸组织还预测2023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全球实际GDP增长率为2.4%。(央视财经)
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5%总部设于新加坡的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6日发布《2023年东盟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预测2023年东盟与中日韩地区经济增长4.6%,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5%。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环境充满挑战,但2023年东盟与中日韩地区的经济将以4.6%的速度增长,高于2022年3.2%的经济增长。该地区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中日韩的经济复苏预期提升,预计增速将从2022年的2.6%上升至2023年的4.5%,而东盟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5.6%放缓至2023年的4.9%。(央视财经)
巴西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预测该国2023年通胀率为5.96%当地时间4月3日,巴西央行发布《焦点报告》,预测该国2023年通胀率为5.96%,经济增长率为0.9%。该报告称,巴西2024年通胀率预测为4.13%,预测经济增长1.40%至1.48%。与上一期相比,本期发布的《焦点报告》针对2023年的预期通胀率有所提高,从5.93%上升到5.96%。巴西央行制定的2023年通胀率目标中值为3.25%,只要通胀率维持在1.75%至4.75%的区间内,即意味着达成控制通胀的目标。(新华财经)
美国3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23.6万人 美国3月失业率为3.5%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3月份非农就业人数新增23.6万人,前值为31.1万人。同时公布的美国3月份失业率为3.5%。本次报告备受市场关注,因为这是美联储5月利率决议前的最后一份就业报告。分析人士指出,美国3月新增就业人数继续放缓进一步证明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正在缓解,这对于美联储而言或许是个好消息,因为它希望看到劳动力需求降温以及经济实现“软着陆”。此外,将于下周公布的美国3月CPI数据以及将于本月底公布的3月PCE通胀数据,也将会为美联储5月的利率决议提供进一步的指引。(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国累计出口145.9亿美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日发布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前十国情况:1-2月,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累计出口金额145.9亿美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美国、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阿联酋和西班牙。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汽车商品对美国出口金额同比明显下降,其余各国出口金额均呈正增长,其中比利时、西班牙和俄罗斯增速更为明显。(中新社)
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创40余年新高,分析称预示美国经济衰退或即将到来近期,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倒挂。美联储机构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日前3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150个基点,倒挂幅度创1982年以来的新高。舆论指出,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于短期国债收益率,从历史经验来看,预示着美国经济衰退即将到来。当地时间6日,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最新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至少有60%的美国受访民众表示,他们对美国的通胀和经济现状非常担忧。(央视财经)
杭州阿里巴巴由122亿减资至1亿近日,杭州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22亿元人民币减至约1.05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勇,由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对此,阿里相关人士回应:网传“杭州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监管要求减资”消息不属实,系公司正常工商登记变更。(上证报)
股债汇新闻一览
一季度地方债发行创新高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2.1万亿元,其中新增地方债发行1.67万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和往年相比,今年地方债发行呈现三大特点:发行继续前置,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发完63%,一些省份已完成提前批额度发行;新增专项债增加新基建投向,但当前占比尚小;超长期债券占比有所上升。展望看,当前经济正恢复向好,二季度由于基数较低,增速将更高。在稳增长压力不大的背景下,考虑到提前批额度发完大部分、剩余批次额度下达较晚,二季度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回落,尤其4、5月份比较明显。(21世纪经济报道)
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将于4月10日举行4月4日,针对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安排,沪深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将于4月10日举行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述10家主板IPO企业创下多个“首批”记录。这些企业既是注册制下首批过会企业(3月13日),也是首批注册生效企业(3月16日),从过会至注册生效仅用时3天。(证券日报)
去年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储占比为2.69%,位居全球第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占比为2.69%,位居全球第五位。从规模来看,全球主要央行所持有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第三季度的2960.3亿美元小幅回升至2984.4亿美元。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为58.36%,仍是全球主要央行持有规模最大的储备货币,其次分别是欧元(占比20.47%)、日元(占比5.51%)和英镑(占比4.95%)。(上海证券报)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至31839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39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507亿美元,升幅为1.62%。谈及3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3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人民网)
郑商所调整PTA期货2305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手续费标准4月3日,郑商所公告称,根据《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第九条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结算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经研究决定,对PTA期货2305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手续费标准作出调整。具体来看,一是自2023年4月7日结算时起,PTA期货2305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8%;二是自2023年4月12日结算时起,PTA期货2305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3%;三是自2023年4月6日起,PTA期货2305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6元/手,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6元/手。(中证网)
A股分拆上市热潮再起,国企成“主力军”今年以来,A股市场分拆上市热潮再起,年内已有十多家公司发布分拆上市相关公告。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成为当前A股分拆上市的“主力军”。业内专家表示,A股分拆上市热潮主要得益于分拆上市机制的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的持续出台。全面注册制下,未来A股市场分拆上市会继续升温,带来更多业务清晰的高质量上市公司。尤其是在国企改革、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的大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国企加入分拆上市队伍。(经济参考报)
长线资金紧盯储能赛道 29只概念股获4类机构重仓持有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面对储能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社保基金、险资、QFII、养老金等长线资金纷纷紧盯储能产业相关公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在已披露去年年报的79家储能概念上市公司中,共有29家上市公司股票被上述4类机构重仓持有,占比近四成。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发展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的阶段,受益于政策、市场和技术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储能产业的需求和规模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有望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长期来看,我国储能行业发展潜力较大,机构的重仓持有也说明对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证券日报)
深交所发布8条指数,涉数字安全、卫星导航等多个细分赛道4月7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公告,将于4月12日发布深证数字交通、深证卫星导航、深证算力设施、深证数字安全、深证数据要素等5条特色主题指数,以及深证绿色信用债、深证基准做市利率债、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等3条债券指数。深证数字交通等5条股票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于每年6月、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进行样本定期调整。深证绿色信用债等3条债券指数采用债券市值加权,于每月第一个交易日进行样本定期调整。上述8条指数均通过国证指数系统计算和发布。(一财网)
A股IPO市场一季度开局平稳今年一季度IPO市场发行节奏平稳,新股发行数量与融资金额虽然同比略有下降,但沪、深交易所在全球证券交易所募资金额方面继续保持第一和第二的位置。A股IPO经过破纪录的一年后,于2023年第一季度有所放缓,发行家数和募集资金较上年第一季度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IPO发行86家,同比减少1家;募资规模为96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环比则上升12%。(上海证券报)
日本东京证交所要求上市企业提升股价据日本广播协会3日报道,东京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企业就提升股价提出具体措施。之所以东京证交所提出这一要求,主要原因是有大量上市企业的市净率低于1倍。市净率是指股票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日本主要上市企业中,市净率低于1倍的比例超过四成,远高于欧美市场。这给东京证交所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海外投资带来了负面影响。(每日经济新闻)
房地产
国泰君安(香港):
开发商2023年3月销售保持增长,但与市场预期有差。根据克而瑞最近公布的2023年3月开发商合约销售情况,前100开发商的3月份总合约销售额同比增加28.7%。但是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数以及2月份较强的销售复苏,我们认为市场原本预期的3月份销售反弹更高。展望2023年2季度,尤其是考虑到去年的疫情管控,我们认为前100开发商仍然将录得可观的合约销售同比增长。但是市场的分歧在于未来几个月销售的修复幅度。
商业REIT范围的扩容将使得商场运营者受益。在2023年3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商业REIT范围扩容,将支持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项目试点。我们相信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一步,考虑到国外经验,商业REIT是投资型物业重要的退出途径之一。由于此次国家发改委的绿灯,我们认为拥有商场运营的开发商将因此成为最大受益者。因为这些开发商可以开始准备申请将其持有的商场投放到商业REIT市场,从中获得更充足的流动性。
中信证券:
The real estate sector recorded improving sales in Mar 2023 and was greeted with more accommodative policy support.The full promotion of the transfer of property ownership along with mortgages will effectively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and release more demand for housing improvements.As the balance sheets of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re generally more resilient and risks are fading out,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land acquisitions are gradually recovering.Stellar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ies continue to benefit from their independent development,the higher value put on value-added community services,and technology-driven empowerment in the past three years.They also parted with bli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s)and remedied the deficiency in management over accounts receivable.Currently,valuations of both blue-chip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ies stand atahistorical low.
债市
中泰证券:
[gf]25fe[/gf] 2023年1-3月城投公司债项目共计终止审查13个,同比减少61个,涉及金额258.60亿元。其中,3月城投公司债项目4个,终止规模合计99.00亿元,占当月城投公司债项目合计规模的0.38%,同比下降78.56%,环比上升23.75%。
[gf]25fe[/gf] 分行政层级来看,2023年1-3月区县级城投公司债终止审查规模最大,合计达119.60亿元。国家级新区城投公司债终止审查占比最高,占其项目合计规模的7.74%,其次是区县级,占其项目合计规模的1.60%。
[gf]25fe[/gf] 分省份来看,2023年1-3月城投公司债终止审查规模位居前三位的省份为江苏、贵州和天津,分别为79.00亿元、54.60亿元和50.00亿元,终止审查占比同比分别变化-0.08个百分点、12.96个百分点和0.44个百分点;终止审查占比位居前三位的省份为贵州、天津和山东,分别为13.26%、1.30%和1.19%,其中天津终止审查占比同比上升0.44个百分点。
[gf]25fe[/gf] 2022年以来城投公司债出现终止审查规模位居前三位的省份为江苏、四川和山东,分别为329.60亿元、249.50亿元和231.00亿元,终止审查占比位居前三位的省份为内蒙古、甘肃和云南,分别为6.67%、4.94%和3.99%。
[gf]25fe[/gf] 具体看江浙两省,2023年1-3月,江苏省地市级和区县级城投公司债终止审查金额共计35.00亿元,同比下降82.93%,其中区县级城投终止审查金额合计25.00亿元,同比下降87.80%。浙江省2023年1-3月无终止审查的城投公司债。
[gf]25fe[/gf] 2023年1-3月城投公司债项目共计通过359个,同比增加142个,合计规模6106.63亿元,同比上升82.52%。其中,3月城投公司债项目通过130个,合计规模2350.40亿元,占当月公司债项目合计规模的8.99%,通过占比同比上升43.54%,环比上升28.94%。
[gf]25fe[/gf] 2023年1-3月城投银行间项目共计完成注册351个,同比增加23个,合计规模3823.72亿元,同比上升10.64%。其中,3月城投银行间项目完成注册144个,完成注册规模1376.48亿元,占当月银行间项目合计规模的32.96%,完成注册占比同比下降61.91%,环比上升1.37%。
中信证券:
总结我国公募REITs 2022年年度报告,尽管底层资产经营面临多重因素扰动,但部分产品的业绩表现和分派率完成度仍然可圈可点。底层资产估值方面,大部分特许经营权REITs底层资产估值随时间而回落,产权REITs的底层资产估值则变化不大。此外,投资者结构数据显示当前REITs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其中产业园区、能源和保障房是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板块,而生态环保板块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最高。
多重压力下,公募REITs 2022年业绩表现如何?2022年全年,散点疫情频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免租以及通行费优惠等因素影响下,公募REITs底层资产业绩表现分化,其中不乏亮点。可供分配金额方面,除高速公路的可供分配金额不及预期外,其余大部分REITs的可供分配金额均实现了招募说明书的预测值,对应的分派率(按发行价购入)基本都在4%以上。
底层资产估值变动。对于特许经营权REITs而言,剩余期限内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将逐年递减并趋于零,因此2022年多数特许经营权REITs的资产估值均不同程度回落。但仍有3只REITs的底层资产估值有所上调,其中,由于2039年及以后底层高速公路的通行费收入预测较招募说明书的初始预测有所提高,华夏中国交建REIT底层资产估值上涨;华夏越秀高速REIT则因为折现率的下调导致底层资产估值增长;鹏华深圳能源REIT由于售气量、售电价等指标预测调整,底层资产的营业收入预测值较招募说明书有所增长,带动底层资产估值实现了11%的较大幅度增长。产权REITs方面,底层资产估值整体变化不大。根据各REIT年报和评估报告,绝大多数的产权REITs底层基础设施最新估值较初始估值上涨0%-2%左右。首批上市的REITs中,3只产业园区REITs的最新估值较2021年估值小幅回落或持平。
投资者结构变动。对比各REIT 2022年中报、上市公告交易书和年报披露的投资者结构数据,公募REITs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分板块看:(1)高速公路REITs——截至2022年底,各REIT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均较2022年年中有所增长。其中,国金中国铁建REIT的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幅度最高;(2)生态环保REITs——该板块是整个REITs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板块,2只REITs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均超过20%;(3)能源REITs——截至2022年底,鹏华深圳能源REIT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达到96.95%,较发行时增长近2个百分点;(4)产业园区REITs——除国君东久新经济REIT外,其余各单REIT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占比的增幅不小;(5)仓储物流REITs——持有人占比分化明显,中金普洛斯REIT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96.4%,而红土盐田港REIT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则略低于90%;(6)保障房REITs——该板块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3只REITs的相关读数均在95%左右。
股市
国金证券:
上周我们密集拜访了香港的主要外资客户,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一类是在香港的对冲基金、一类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这些在香港的外资的投资标的集中在亚太市场,特别是中概股、港股和美股,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侧重,配置结构也相对灵活。本次香港路演三大感受:
1)不少外资对A股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但有不少外资对A股的了解仍相对较少。特别是有些对冲基金,过去基本主要聚焦在中概股和港股市场,但这近期对A股市场的关注度在持续提升,也在逐步布局相关产品;2)大部分外资对全球股票市场并不悲观,对美股、港股和A股后续走势普遍持有中性偏乐观的态度,核心逻辑在于美联储政策的变化。此外,大家的共识是港股流动性差和A股波动性大。
3)对于市场主线而言:a)大部分外资对国企改革和中国特色主题关注度较低,而国内资管公司在港分支机构关注度明显较高;b)外资对AI产业趋势的认可度较高,但落地到投资标的上,普遍认为真正技术优势公司基本在美股,A股可能以相关产业链机会为主,但外资在A股市场存在一定信息劣势,难以把握短期主题机会;c)对于消费、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外资看法相对分化
市场对TMT板块的忧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当前A股市场的AI主题标的是不是纯概念炒作?二是当前“AI+”的产业趋势是不是就是2013-2014年的“互联网+”?首先,AI相关标的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层,以英伟达等硬件为代表,而A股市场中基础层相关产业链的公司值得重视;另外一类是技术层,以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为代表,A股市场中这一类公司相对较少;还有一类是应用层,以微软等软件公司未代表,A股市场中应用层公司相对丰富,各大领域AI+应用的上市公司需要关注。其次,类比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产业趋势,2016年的AlphaGo类比2007年的初代iPhone,技术和产品出现拐点式的变化;当前AIGC类比2010年的iPhone4,技术和产品开始不断普及;未来1-2年或呈现2013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大爆发。也就是说,当前AI产业可能并不是2013年移动互联网应用大爆发的阶段,当前可能是技术和产品普及率加速提升阶段。如果用0-1,1-10和10-N三个阶段去刻画新产业周期的话,当前AI产业处在1-10的阶段,未来1-2年进入10-N的阶段。当然,按照现在技术迭代速度,AI应用爆发阶段或来的更快。
1)方向:海外紧缩缓和与国内政策红利驱动后市向上逻辑未变;2)位置:行情刚至中段。从私募仓位、大股东增减持规模、指数换手率等三类市场结构指标来看,当前市场温度并不高;3)风格:进击中小成长。经济没有上行风险的情况下,中小成长将是超额收益核心主线。
布局产业政策和产业趋势共振的机会,以TMT为代表,同时重视券商与贵金属板块投资机会。推荐:1)计算机、通信、传媒、半导体;2)券商、黄金。
浙商证券:
3月19日我们发布《新一轮上涨开启》提示,牛市第二波上涨窗口打开,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结构上,本轮行情将呈现轮动普涨的特征,但以科创板引领的TMT将弹性更大。
此前我们发布《十年一轮回:AI引领TMT大切换》指出,十年一轮回,AI将引领TMT大切换,科创板将是引领板块。类似于浏览器是人跟PC互联网的交互界面,也类似于智能手机是人跟移动互联网的交互界面,ChatGPT是人与人工智能交互的界面。从前瞻研究视角,我们认为AI的受益板块不仅限于TMT,参考互联网的演绎路径,传统板块也有望受益于AI赋能,换言之,我们认为TMT大切换逐步演绎的同时,接下来行情将进一步扩散至泛AI+板块。
本篇报告将重点讨论AI+的机会,与此同时,4月进入一季报发酵窗口,我们也将对AI产业链进行一季报前瞻。
AI+:将为传统行业打开想象空间
复盘13-15年的互联网,行情不仅局限于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上中游,下游应用端亦有不俗的表现,就互联网下游扩散来看,线上端的影视、游戏、营销、教育、金融,线下端的医疗、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汽车,这些是重点领域。借鉴13-15年的互联网经验,立足AI技术特性,我们梳理出“AI+”的两条行业线索:线上赋能板块包括游戏、影视传媒、电商营销、金融、教育和办公等板块;线下升级包括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家电、机器人、建筑、医疗和电力等板块。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行业逻辑、估值、盈利等维度对这些板块进行横向比较。估值维度,截至2023年3月,AI+板块估值普遍在10年以来60-70的分位数水平,与万得全A估值分位数水平(59%)相近,在产业浪潮下仍有提升空间。盈利维度,结合Wind预测AI+板块普遍在2023年实现盈利反转,其中电商营销、影视媒体、智能汽车和医疗2023年净利润增速居前,均在140%以上。
AI产业链:4月关注一季报前瞻
与此同时,4月进入一季报发酵窗口。我们对AI核心产业链进行梳理,并从超预期视角对其进行一季报前瞻。从超预期视角来看,芯片链内半导体设备(82%)、FPGA(67%)和晶圆厂(50%),通信和云计算链内光模块(60%)、光纤光缆(50%),以及数据链内数据要素(50%)2023年净利润预期上修比例较高,可重点关注。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